“冬日進補,來年打虎”,為了冬補,有的人自行購買人參、鹿茸等大補之品;有的到醫院找中醫望聞問切后,量體進補;有的選擇各種膏方進補……但有些人卻越補越“虛”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上火、惡心等癥狀,即中醫所說的“虛不受補”。那么,虛不受補,該怎么辦呢?下面,就一起來看看吧。 脾胃弱,怎么冬補 1.調理脾胃。 胃氣指脾胃之氣,是后天生化的源泉。不僅食物,藥物也要經過脾胃功能的運化,才能夠輸布全身,發揮其療效。同時,脾胃不適影響藥物的消化吸收,而某些藥物也會增加脾胃負擔,甚至損害脾胃功能,加重其病變。因此,在冬補時,應慎重選用藥材、食材,并兼顧脾胃的功能,保護胃氣。 2.辨證體質。 一個人的年齡、身體狀況不同,病證有別,季節有變,體質各異,所以進補必須對癥;而中醫認為,“一藥一性,百病百方”,每種補益藥品只適合一定的體質、治療一定的病癥。如果不辨氣血陰陽、五臟虛實,一味地濫補,就會出現不適癥狀。因此,進補前,一定要到正規機構辨明自身體質。如常表現為津少口渴、潮熱盜汗、眩暈遺精等為陰虛;有全身功能衰退、怕冷、腰酸背痛、四肢不溫、陽痿等屬腎陽虛虧;表現為頭暈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蒼白、月經量少者則為血虛;平日感到乏力、氣短者多為氣虛…… 3.急補不如緩補。 古語云,“芒硝大黃治病無功、人參鹿茸殺人無過”。服用補品一定要“適度”,如超過這個度,就可能向反方向轉化。如稍有體虛,就用人參、鹿茸等大補之物,不僅大材小用,還可能適得其反。人參是大補元氣、補品中之上品。但若服用不當,或長期服用,則會出現興奮、失眠,甚至食欲不振、血壓升高等癥狀。因此,進補一定要根據人的體質、年齡等具體情況調節用藥劑量。 久病虛損及年老體弱的人,不易急補、峻補,只能平補、緩補。尤其需要平調陰陽、流暢氣血,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,且宜選藥性平和、補而不滯、滋而不膩的藥物。 4. 藥補不如食補。 俗語說“藥補不如食補”。脾胃虛弱的人,應用食療先調養脾胃。最好遵循多品種、多變化、富營養、易消化的原則,飲食宜溫、軟,首選魚、瘦肉、雞、奶類、豆制品、蓮子、薏米、百合、山藥、大棗、核桃等,新鮮蔬菜與水果適當多吃,最好采用“少食多餐”的方法,每餐只吃七八成飽。年老體弱、脾胃虛弱的人,生冷、油膩、煎炸、熏烤與容易脹氣的食物最好少吃,辛辣刺激食物最好不吃。 推薦兩個日常健脾養胃的方法 民間素有“冬令進補”的習俗,為了達到最大的補益功效,此時最好將脾胃功能調理到理想狀態,為身體打好底子。 吃溫性食物。 脾胃喜溫惡寒,日常飲食要多吃一些溫性食物,比如羊肉、糯米、韭菜、南瓜、香菜、生姜、大棗等,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。同時,吃飯要細嚼慢咽,七分飽為宜,以減輕脾胃的消化負擔。脾胃差的人群,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、健脾丸、小建中顆粒等中成藥調理。 揉揉腹。 揉腹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作用,能促進氣血運化。飯后可用掌心輕柔地按摩腹部100次左右。還可取腹部的神闕和氣海兩穴進行按揉,有條件的情況下,艾灸15分鐘左右效果更好。 調護脾胃,你做對了嗎? 肝郁脾虛型 中醫認為,若養肝不得法,如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均可使肝臟氣機不暢,干擾脾胃的消化功能,出現情緒郁悶或煩躁,胃口差,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癥狀。 推薦湯水(1人量):選用麥芽20克、茯苓15克、白術15克、新鮮薄荷15克,豬瘦肉150克,食材洗干凈,豬瘦肉先飛水去腥,然后先將麥芽、茯苓、白術等食材放入煲內,煲45分鐘,再將新鮮薄荷放入煲10分鐘,即可食用。 功效:疏肝解郁的同時還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。 脾胃虛寒型 脾胃虛寒患者,主要表現為胃口差,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癥狀,伴有腹痛、腹部怕涼喜暖,手腳冰涼。調理時偏重溫中健脾。 推薦湯水(1人量):黨參15克、白術15克、生姜3片、胡椒粉3克,豬肚半個,食材洗干凈,然后將全部食材放入煲內,煲1小時,即可食用。 注意:調理期間忌食生冷油膩,不易消化的食物。 脾胃虛弱型 中醫認為,脾胃是“后天之本”。脾胃虛弱的人常面色萎黃、容易疲勞、胃口差、食欲不好,由于營養吸收較差,這類人身體通常比較消瘦。脾虛導致飲食不易消化,還會“生濕”,表現為腹瀉,主要選用健脾益氣類的中藥調理。 推薦湯水(1人量):黨參15克、山藥15克、茯苓15克、扁豆15克、芡實15克,豬瘦肉150克,食材洗干凈,豬瘦肉先飛水去腥,然后將全部食材放入煲內,煲1小時,即可食用。 功效:具有健脾益氣、化濕止瀉的作用,減少腹瀉次數。 食積化熱型 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,脾胃功能異常則腹部脹悶不適,飲食減少。由于消化不良,本型病人還常出現食積內停,積久化熱的表現。 推薦湯水(1人量):陳皮5克、谷芽15克、葛根20克、山楂10克,雞內金1個,豬瘦肉150克,食材洗干凈,豬瘦肉先飛水去腥,然后將全部食材放入煲內,煲1小時,即可食用。 功效:具有和胃、消食的功效,是治療食積常用湯水,適合大多數人。 (來源:人民健康網綜合)

掃一掃,加關注,了解更多資訊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