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氣候涼爽,溫度適宜,也是食物收獲的季節,人們的飲食、睡眠、精神都好了起來。秋季適宜進補(例如多吃蘿卜、花旗參等)、休養(靜養、散步等),但是必須要做到恰如其分,否則過猶不及,就得不償失了。硯山縣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楊雄科提醒大家,“秋乏、秋燥、秋膘”也正向我們走來,如果保養不當,也會增添許多新的煩惱,他還從中醫角度教大家如何做才能遠離秋乏、秋燥、秋膘。
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。在不同的季節,人體會發生不同的生理變化,以維持機體的平衡。秋季天高氣爽,應是人們感覺最舒服的季節,為什么還會乏呢?從生理上講,在炎炎的盛夏,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,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,胃腸功能減弱,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,神經的緊張活動增加,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,人體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償,失去了較多的“老本”。到了秋季,雖然人體出汗減少,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,但這個過程卻使機體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。這種狀況,就是“秋乏”。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。雖然人體自身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季節變化,但是,及早的干預,可令身體、生活免受影響。
首先,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散步、爬山等戶外活動都是很好的選擇,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,應逐漸增加運動量,如果過度運動,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,反而不利于身體恢復。
其次,盡可能充足睡眠。睡眠不僅能恢復體力,保證健康,還是提高身體免疫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。所以要遵照人體生物鐘的運行規律,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,做到起居有常。
第三,要調整飲食,飲食宜清淡,避免油膩,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,并且可適當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,如茶、咖啡、巧克力等,它能增強呼吸的頻率和深度,愛喝咖啡的你是不是終于有了理直氣壯的理由喝咖啡了呢!
秋燥容易引起喉嚨干燥、大便燥結、口唇干燥、皮膚干裂以及毛發脫落。防止秋燥,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,每天最好喝3~4杯開水。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,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,可多吃梨、蘋果、葡萄、香蕉、蘿卜、花旗參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,少吃辣椒、蔥、姜、蒜等辛辣燥烈之物。
秋天,天氣轉涼,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,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。再加上宜人氣候,讓人睡眠充足,汗液減少。另外,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,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,因此,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。在秋天人們稍不小心,體重就會增加,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,所以,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。
來源:云南中醫

掃一掃,加關注,了解更多資訊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