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辣炒花蛤可能引起腹瀉
很多人以為花蛤開口就代表做好了,其實不然;ǜ蜷_口可能只是蛋白質熟了,其中的細菌、病毒等可能仍有活性;ǜ虻蓉愵惡ur中可能存在諾如病毒,而諾如病毒是造成食源性的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因素。
2、3招教你健康吃花蛤
①挑:吐舌噴水,閉口不空。開口過大的花蛤可能不新鮮,半開口敲一下會合上的花蛤,以及閉口敲起來不空的花蛤滋生病原體的風險較低。
②洗:將花蛤加水放入密封容器中,使勁搖晃,只需10分鐘左右就能將沙吐凈。多換幾次水,直至水變清澈。
③炒:加熱到100℃,烹飪5分鐘左右,避免感染病原體。
濕熱體質吃辣火鍋,當心腹瀉
夏季有不少人都喜歡在空調房里配著冰飲料吃辣火鍋,但中醫認為辛辣偏熱;油是肥甘厚膩之品,易滋生濕熱;冰飲品損傷脾陽,導致水濕運化不暢。濕熱沒消掉,脾陽又受到損傷,就容易出現毛病。
1、哪些人屬于濕熱體質?
①“苦瓜嘴”:口苦口干?诳、口干、有口氣預示濕熱體質,吃火鍋容易加重濕熱。而且吃火鍋容易多吃,也容易損傷脾胃。
②“芒果舌”:舌苔黃膩。舌苔黃膩也是濕熱體質的象征,不適合吃火鍋。
③“荔枝鼻”:紅癤腫、痤瘡。中醫認為紅色代表火性上炎,而鼻子或臉上的痤瘡等代表有濕,也屬于濕熱體質,不適合吃火鍋。
2、瀉防瀉護腸涼茶
針對濕熱體質的人群,推薦一款由地錦草制作而成的涼茶,幫助防瀉護腸。地錦草味苦性涼,具有清熱祛濕的作用。
【做法】取75g地錦草,加入800ml清水,大火燒開,小火煎煮10分鐘,用濾網濾去地錦草,加入適量糖進行調味,放涼即可。
此外,生薏米也有健脾祛濕的功效;綠豆湯也可清熱利濕,但不宜多吃,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。也可以在吃火鍋時把冰飲品換成涼茶,有助于護腸防瀉。
冰箱不清洗,當心“腹瀉菌”
1、冰箱可能存在李斯特菌
其實看似干凈的冰箱里可能存在大量嗜冷菌,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李斯特菌。它不僅能在寒冷的環境中生長并大量繁殖,在冷凍室也能長期存活,很容易污染肉類、開封的乳制品、水果等,威脅人類健康。
2、秘制冰箱除菌液
用70%濃度的酒精清洗冰箱5分鐘,就能消滅李斯特菌;食醋清洗冰箱5分鐘能殺死90%以上的大腸桿菌、葡萄球菌。兩者搭配使用,5分鐘后清水洗凈,冰箱更干凈。
睡覺蓋上肚臍就不會腹瀉?
1、蓋好肚臍不腹瀉?
中醫上肚臍又叫神闕穴,對人體至關重要。但并不是說蓋好肚臍就不會腹瀉了,而應該注意全身保暖。
中醫說肺與大腸相表里,有種感冒叫胃腸型感冒,就會表現為腹脹腹瀉、惡心嘔吐。所以,保暖不應該只注意肚臍周圍。
2、神功元氣袋
神功元氣袋由59種藥材組成:人參、黃芪、冬蟲夏草、鹿茸、茵陳、艾葉、佛手等。
只需將神功元氣袋拆封佩戴,藥芯對準肚臍,藥效就能滲透進去,直達腸道,起到散寒、護腸防瀉的作用。
《陜西老年報》第375期報道62歲老人謝文彬,由于年老體質下降,每天清晨4點多小肚子脹痛,要立即上廁所,便后腹痛消除,每天至少拉四次,大便不成形,用了神功元氣袋兩天,肚子也不疼了,也不拉肚子了,老毛病五更瀉竟然被治好了。
3、扭扭護腸操
平時扭扭腰,用手沿著結直腸的方向(順時針)按揉,在乙狀結腸按幾下,有助于護腸防瀉。
除此之外,每天按揉幾次足三里穴、陰陵泉穴,也有助于防止腹瀉。
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三寸(四指)脛骨外側,按完有酸麻脹痛的感覺,每天按揉兩三分鐘即可。
沿著脛骨往上推,隆起的骨頭內側就是陰陵泉穴,每天按揉三五分鐘即可。

掃一掃,加關注,了解更多資訊!